盛夏时节,辽沈大地生机勃勃,孕育着希望和收获。
6月25日至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履职培训班在沈阳举行。
针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举办的专题培训,在我省尚属首次。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陈求发审定培训方案,出席开班式并讲话;有4位主讲人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这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准的培训。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设“两个机关”、站位“两个一线”的工作目标。这是一次及时、必要、务实的培训。
地方人大常委会如何履职?人大及其常委会怎样监督?怎样把握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地方立法工作如何开展?……“辅导报告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听起来很解渴、很受用”,学员纷纷表示,要以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越是关键节点越要加强学习
今年是省十三届人大的开局之年。常委会63位组成人员中有43位新任同志,各专委会104位组成人员中有69位新任同志,开好局、起好步,格外重要。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呈现筑底企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都有了新起色。
越是在这样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节点,越要加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吃透了党中央的精神,摸准了人大履职的规律和特点,才能真正成为人大工作的行家里手。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省肿瘤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朴浩哲认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依法履职的本领。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民侨外委主任委员邢恩先说,干工作光有激情不行,要能工作、会工作,还要依法工作。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才能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履职,成为合格的人大工作者,不辜负全省人民的希望。
学员们表示,目前迫切需要通过学习找准方向,精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既认清我省存在问题也看到比较优势,这样才能做到立法体现地方特色,监督把握好度,监督到点子上,找准薄弱环节,拿出对策建议。
深刻认识“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学习贯彻中央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立法法与地方立法工作”“省人大常委会职权和议事规则解读”,两天时间里,参加培训的学员认真聆听辅导报告,并在分组讨论中热烈交流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收获满满。
“辅导报告的主讲人有的是我们国家人大工作、法治建设方面的权威专家,有的是我省人大的理论专家,有理论有实践,关于预算、审计、立法,很多内容都讲解得非常专业,也很接地气。”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吴春福对主讲人给予高度评价。
学员们一致表示,培训内容紧贴地方人大工作实际,紧扣省级人大如何履行职责,人大监督、立法、预算审查等讲座,为学员们更好履职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
学员们认为,这次培训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的认识,切实增强了依法尽职的政治自觉。这次培训学习也帮助大家厘清了不少重要概念,进一步认识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进一步弄清了人大在党和国家工作格局中的职权性质和法律地位,切实增强了依法尽职的思想自觉。同时,更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人大任务使命和工作规律的认识,明确了人大常委会及其组成人员、专委会及其组成人员“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切实增强了依法尽职的行动自觉。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在培训学习取得收获的同时,学员们深刻感悟到,这次履职培训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开端、实践的起点,要把学习成果向实践延展推进,实实在在转化为履职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常委会和专委会工作高质量运转,推动工作从“干没干”向“好不好”跃升。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大家深刻认识到:权力归根结底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为辽宁谋振兴;人大的职权是宪法法律规定的,必须依法用起来,而且要用好。
省人大农委委员、沈阳市辽中区益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杰表示,今后要切实处理好本职工作和人大工作的关系,切实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人大工作职责。“我来自基层农村,今后不仅要做好合作社工作,更要开阔眼界与时俱进,提高履职本领,全力做好专委会委员的工作。”
学员们表示,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消化好这次培训的学习内容,并不断拓宽学习领域,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在建设“两个机关”、站位“两个一线”中尽职尽责,走在前列。特别要按照培训班的要求,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不断提高履职实效,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更好地适应振兴发展需要,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