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老子、儿子和孙子
发布时间:2021-01-28 13:45 阅读量:1301
许华凌/辽宁抚顺新抚一校
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就过过年”,有利于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解决好“老子、儿子和孙子”问题,成为做好“就地过年”工作的“三大法宝”。
解决好“老子”问题,替“儿子”尽责。中国古人讲:“父母在,不远行”。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城市里一些人离开本市到外地务工或工作的现象日趋普遍,并呈上升趋势。这就势必造成“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选择“就地过年”,家中年迈的父母就必然成为他们最惦记、最牵挂的人。因此,解决好“留守老人”的过年问题,为务工在外的“儿子”们解除后顾之忧、尽到侍奉之责,就成为解决务工人员“就地过年”问题的关键。1月20日,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保证留守老人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替在外就地过年的务工人员尽到陪护老人之责,全国各级目前正采取相应措施,安排民政部门和基层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社会志愿者为“留守老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爱心服务,陪伴老人过年,让家里的老人安心,让外面的儿子放心,让牛年过得温馨。
解决好“孙子”问题,为“儿子”分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议“就地过年”,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后半篇文章”是一定要写好写实的。只有解决了务工人员的这些后顾之忧,“就地过年”的倡议才能更好地落实落地,广大务工人员也才能安心地留在就业之地过一个暖心之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务工的人们在惦记家中年迈的父母的同时,也牵挂着年幼的子女。广大党员干部、社区服务队和社会志愿者应该发挥应有作用和各自优势,为留守儿童提供监护指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情绪支持、行为矫治、社会融入等服务。要打通为“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做到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真正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玩有人陪、学有人教,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即便不和父母一起过年也同样快乐,让就地过年的“儿子”们放心,为他们分忧。
解决好“儿子”问题,让“儿子”安心。疫情当前,为使广大务工人员“就地过年”,各地相继出台了“用岗留人、用薪留人、用心留人、用情留人”的暖心政策。广东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月12日发出倡议,将通过“粤工惠”APP向在佛山务工的非本市户籍工会会员发放百万消费红包;1月20日,望城率先全省出台政策,给在望城过年的外省员工每人发放“千元大礼包”;福建泉州市给留泉过年的非泉州籍企业工会会员发200元新年红包、困难家庭每户给予一次性补助 1000 元;各地工会发出通知,推出一份倡议、一场慰问、一批年货、一顿年夜饭、一整套文体活动等系列暖心服务,诚邀外省籍职工留当地过年......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家乡政府的解忧举措、工作单位的真金白银三者叠加,确保广大外来务工人员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让选择就地过年的他们在异地他乡也有“家的温暖”,安心、舒心过大年。
身在异乡非异客,就地过年亦温馨。妻儿老小有人管,不在身边也放心。解决好“老子、儿子和孙子”问题,“就地过年”问题就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