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菽千重浪 粮丰天下安
发布时间:2022-06-15 09:53 阅读量:3441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考察调研,对永丰村坚持粮食种植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做法表示肯定。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不出大事,中国的事就稳得住,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藏粮于“农”,农民是“生力军”,是解决“谁来种地”的关键。“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让“中国碗装上中国粮”,其关键在农民。农民是种地的“生力军”,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只有农民种粮有收益,国家粮食安全才能有保障。今年,中央财政下拨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16亿元,下达300亿资金为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投放100万国家钾肥储备,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国家层面的支农、惠农、富农政策,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稳定了种粮农民收入,增强了农民种粮信心和底气,激发了粮食生产内生动力。同时,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现象,更要重农抓粮,持续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成为种地“生力军”,真正藏粮于“农”。
藏粮于“地”,耕地是“大熊猫”,是解决“种什么地”的根本。“地之不存,粮将焉附?”习总书记曾用大熊猫的珍稀程度来比喻耕地的重要地位,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我国人多地少,关系十四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一定要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土为粮本,各地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大力开展耕地治理修复、修养生息工作,提升耕地质量,让“望天粮”变成“吨田粮”,努力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牢牢稳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盘,更好地实现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科技是“金扁担”,是解决“地怎么种”的出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习总书记历来倡导“干活挑着金扁担”,“金扁担”寓意农业现代化,我们要重视“金扁担”的深刻意涵,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通过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农业关键和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水平,让良田配上好农机,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确保稳产增产,推进藏粮于“技”的战略实施。从智能喷灌系统到“卫星遥感”精准感知农情,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机械化发展,从生物技术研发到信息技术应用......靠的是农业科技的“硬核”支撑。今后,我们要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让智慧农机开进田间地头,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俯瞰“稻菽千层浪”、“小麦覆陇黄”的丰收图景。
藏粮于“种”,种子是“芯片”,是解决“地种什么”的命脉。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被称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一旦种子行业的“芯片”被“卡脖子”,其危机程度甚至要超过科技行业的芯片被卡脖子。严重依赖种子进口对粮食安全十分不利,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坚定地走种子自研的道路,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到“中国粮用中国种”。目前,我国育种科研与国际科研水平仍有差距,我们要保持优势品种的竞争力,缩小弱项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快少数依赖型品种的选育。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大力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开创种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新阶段,解决“芯片卡脖子”的问题,把“地种什么”这个命脉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粮食丰收,全局主动。“中国碗装上中国粮”筑牢了十四亿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防线,我们要夯实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从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克服各种风险挑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贾志红
【责任编辑: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