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环保在线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许延超的驻村工作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2-07-11 22:55 阅读量:5114

    民之所需 行之

                微信截图_20220711224835.jpg 

          许延超是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派驻苏家屯区陈相街道桃木村的第一书记。任职以来,许延超迅速调整角色,扑下身子,撸起袖子,扛起担子,扎根基层,带领群众与问题叫板,向困难宣战。

          他是立说立行的“文化人”。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许延超是市里下派的干部,桃木村百姓聊天时,都会骄傲的介绍: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是个“文化人”。一声“文化人”饱含了乡亲们对许延超的尊敬,也折射出对知识的渴望。许延超在调研走访时了解到,村民的业余文化活动匮乏,除了看看电视,打打牌,农闲时节几乎无事可做。村子里天黑得快,晚上7点就静悄悄的。“这个村子太安静了,我要让它有声音!”许延超向市委宣传部寻求资助,搭建起农家书屋暨党员学习活动中心。2000余册图书、10余套阅读桌椅、有声读书墙等设备陆续添置。村民们在书屋中学习、思考,为乡村振兴积攒力量;孩子们在书屋中阅读、想象,在尺牍之间,看到那些被照耀过的生命与时光;读书声唤醒着沉睡的村落。同时,为留住乡音乡情,许延超协调市文明办助资3万元,修建桃木村村史馆。村史馆拟分为村史、村规民约、民俗风情、组织发展、产业特色、未来展望等板块,通过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充分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展示名人志士的美好事迹,在村史馆中看变迁、忆乡愁、凝人心。建书屋、修村史,脚踩泥土,眼看星辰,许延超带来的“文化回响”,为桃木村注入坚定人心的力量。

    微信截图_20220711224818.jpg

          他是迎疫逆行的“倔强人”。3月16日,桃木村发现1例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对该村进行封控管控。当日许延超因事没被封控在村里,亲朋好友在为其庆幸的时候,他却毅然决定返回疫区与乡亲们共渡难关、共克时艰。到岗工作后,他与村委们一起24小时吃住在村,连续14天睡觉没脱过衣服、没洗过头,昼夜奋战。村部的吃住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床,实在累了就把办公桌一拼躺下就睡,饿了就吃八宝粥就咸菜或者方便面。连续的方便面、八宝粥,着实让完成胃部肿瘤手术不满2年的他有些吃不消,这期间胃疼的毛病反复发作,剧烈的疼痛时常让他在寒冷的办公室里满头大汗。为了让村委们安心工作,他对自己的病痛只字未提,咬紧牙关,与村委们一起与疫情死磕到底,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作为全市首个发现农村确诊病例的村,他十分重视在实战中积累经验,于是,他主动承担起了封控期间的抗疫资料的收集、整理、留存工作。第一时间建立了工作日志、会议记录,将发生的每一件事、召开的每一次会议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以天为单位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整改措施,最大限度地纠偏扶正,力争在抗疫实战中为全市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之路。14天里,他撰写并留存了包括工作方案、民生保障、工作总结等10个方面,近40000字的全面抗疫资料,并在封控解除后,第一时间打包发送给区委和街道领导,以供其他农村地区参考借鉴。另外,他在工作中还扮演了“战地”记者角色,将该村好的做法、感人事迹形成新闻素材并积极推发。在他的协调下,记述该村疫情防控工作的《揭秘沈阳市苏家屯区封控村战疫“红色堡垒”幕后故事》等5篇新闻稿件,被中国新闻网、辽宁党建网、沈阳晚报、指尖沈阳、沈阳网、苏新事等国家、省、市、区级权威媒体平台大篇幅刊发报道,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向全社会传递了团结一致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作为第一书记,村封控期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村里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经认真梳理,确认在封控区内有14名生活困难群众。为了更好保障困难人员在封控期的生活需要,他在自己的“娘家”——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资助下(10000元的现金支持),先后3次逐户为困难群众送去了米、面、油、肉、蛋、蔬菜等生活保障物资,使困难群众们真切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关爱。而吃住在村的8名村委每天吃得最多的就是方便面、八宝粥。这一举动也深深触动了全体村民,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由衷敬佩!

     微信截图_20220711224706.jpg

          他是开创开拓的“带头人”。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的手,不相信手掌的纹路,只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一个个无眠的深夜,许延超满脑子都是桃木村的发展问题。农耕是桃木村的第一产业,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玉米和水稻种植,除了农耕,村民在村里几乎没有其它经济来源。近几年,玉米市场波动较大,农民收入受到影响。要想让乡亲们富起来,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许延超与村“两委”干部跑遍了全市的农业示范乡镇,了解现有的农产品资源,结合自身地域优势,探索发展出“玉米地套种鸡腿菇”农业生产模式。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学技术、定试点、寻销路……在许延超的带动下,桃木村“两委”中多人表示愿意提供自家耕地作为试点,带头开拓增收致富之路。目前,“玉米地套种鸡腿菇”项目的种植已取得初步成功,鸡腿菇产量极高、品质优等特点。计划下一步寻求与大田拼多多等企业签定长期合作合同,以定购式种植的方进行长期合作,并帮助桃木村建立自己的鸡腿菇品牌。驻村书记牵线,村民家门口赚钱,用蘑菇撑起致富伞。

    微信截图_20220711224757.jpg

          他是敢拼敢打的“领路人”。自驻村以来,许延超的嘴里就多了一个词:“我们村”,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深情,他早已成为“我们村”中的一员,“我们村”也是他时刻惦念的存在。“主干路排号水不畅,雨大时倒灌民宅,影响百姓生活,真该修修了!”桃木村主干路两旁没有排水沟,加之村里老民宅普遍低于新铺设的路面,遇到雨水较大时,民宅院内积水、甚至是屋里灌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许延超联系到区交通局的主管部门,并向区交通局主要和主管领导汇报了情况,经过多次协调探讨,以及多次到村实地勘察,桃木村排水沟项目被区交通局列入到2022年工程施工计划,工程预算为300余万元。为解决村路两旁杂物乱堆,影响村貌的问题,他找到沈阳工学院的专家到村里进行了实地调研,免费为村里做出绿化设计图,并计划对村路两旁进行绿化。着力这条“烦心路”变成通过村民心中的“暖心桥”。

          征程正未有穷期。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照应初心。驻村工作仍为进行时,驻下来的心,舍不得的情,桃木村已成为许延超第二家乡,在这第二故乡有他舍不得的远方与梦想。

    (主编 孟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