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为民“三情”做新时代人民公仆
发布时间:2022-11-02 08:02 阅读量:502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之事无小事,党员干部当以热情、真情、亲情,解决群众的小事,难事,急事,提升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用热情提升群众认同感。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您请坐”,能让群众感到温暖。不是家里解决不了的难题,谁愿意冒着严寒,顶着烈日,一遍又一遍地跑政府寻求帮助。此时党员干部如果缺少热情,给群众“甩脸色”“坐冷板凳”,轻则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和你交心谈心,不利于问题解决,容易埋下祸端,重则损伤政府形象,影响政府公信力,不利于基层群众工作的开展。我们要用热情的工作态度,干就干好的工作成效,取得群众信任,拉近干群关系,让群众认同政府确实是人民群众说话的地方,能实实在在帮老百姓解决困难。
用真情提升群众获得感。真心方能赢民心。党员干部要牢记,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用真心实意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疫情期间,很多高龄老人不便出行,各地党委政府便组织流动接种点,提供上门接种服务,事虽小,但赢得群众一致认可,纷纷点赞。党员干部要打通基层工作“最后一公里”,不可干坐办公室,等着群众找上门,要主动提供上门服务,让群众少走路,少流汗。下乡入户要有实效,不玩“摆拍”“作秀”的假把式,才能以真心换真情,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用亲情提升群众幸福感。党员干部要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的道理,把群众当成自家人,采用结对帮扶、驻点指导等方式,经常走村入户,察民情、访民意,掌握挂钩群众的家庭情况,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时在结对帮扶的基础上,通过打电话、面对面交谈等方式“一对一”联系,常听群众的心声,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络,增进感情。在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为群众增收致富出谋划策,努力提供各种方便有效的优质服务,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去做,用亲情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辽宁省宽甸县古楼子乡人民政府 吴文英
【责任编辑: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