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扎在乡村振兴的沃土里——记辽宁省本溪县南甸子镇马城子村第一书记赵顺元
发布时间:2023-07-11 11:49 阅读量:7042
在乡村振兴这个战场上,有许许多多奋战在一线的第一书记,他们用行动兑现了出征前的铮铮誓言,用汗水践行了一名党员的使命与担当。辽宁省本溪县南甸子镇马城子村第一书记赵顺元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在驻村工作中充分体会到了作为第一书记的荣光,同时也把自己融入到了党员和群众之中,把根深深的扎到了泥土之中。
赵顺元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身上流淌着军人的血性和执着。带着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向往,他来到了辽宁省本溪县南甸子镇马城子这个小山村。从进村那一天起,他就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努力改变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改变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
被称为地图上找不到的村落的马城子村,下辖3个村民组,户籍人口760人,常住人口只有352人,且多为老年人。全村党员38人,而60岁以上党员达到21人。初来乍到的他,在了解到这个村的实际情况后确实犯了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这么一个老龄化如此严重的村子,怎么才能带领村民走向富裕,抓好党组织正规化建设?带着问题,他走遍了全村200多户人家,并和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逐个谈心。在调查研究中,他的工作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在班子建设上,必须做到关心、关爱,用心、用情把大家凝聚成一股绳。在抓党组织正规化建设上,必须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把年轻人充实到党组织中来才能产生活力。在带领村民致富这个问题上,他认识到马城子村作为观音阁水库深处的偏辟山村,土地面积不仅少而且土壤贫瘠,农民们一直习惯于种大苞米。虽然近几年玉米的价格还算可以,但是靠种玉米却不可能发家致富。只有转变思路,解放思想,改变种植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
在班子建设上,赵顺元和村干部们交心交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开诚布公的和他交流。把他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在疫情防控期间,天气越来越寒冷,看到村干部们在简陋的棚子里采集核酸样本,冻的手和脚都麻木了,他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于是我自己出资,给村干部们买了电暖宝、小太阳、发热鞋垫、隔凉垫等御寒物资。真诚换来理解和支持。他和村书记,村两委们逐渐热乎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的一些想法也得以落到实处。
在抓党组织建设上,面对老党员的惰性和老旧思想,他作为第一书记不和他们硬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讲党课,一次又一次的促膝长谈,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现在开党员大会再也不用一遍又一遍的叫老党员们开会,每次开会只要不是身体不舒服都能按时到会。在发展新党员工作中,我不断储备入党积极分子,着力把年轻有为的能人吸纳进党员队伍。近两年马城子村新发展党员5人,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
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村民致富上,赵顺元注重走出去引进来。去年以来,他带领村干部到相邻村考察了远近闻名的滴塔粉条加工厂和武兴农牧场。通过参观考察,研究适合自己村发展的项目。
在多次的研讨中,村两委对如何打破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带动村民致富的瓶颈逐渐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一方面利用本地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红松种植业和林地中药材。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招贤引士,借助外力来改变本村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外流严重的问题。借助马城子古老的文化和秀美的山水,去吸引更多的资金项目流入到马城子,发展旅居民宿康养产业,进而带动本村改变种植结构,发展果松种植、花卉种植、高档水果种植、旅游工艺品制作等项目。
村两委达成共识后,2023年春季,赵顺元和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在马城子村东山组种植红松4000株,涉林面积达70余亩。村干部还发挥示范作用,带动部分群众尝试发展林地中药材种植。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和县电商办和电商产业园联系,并把他们请到村里来给出谋划策。在电商办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的年轻人参加了两次电商培训班,系统的学习了通过抖音、快手、淘宝等电商平台去推广马城子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去销售村里的特色农产品。
为了把马城子村打造的更加引人注目,赵顺元和包村领导还共同出资买来了花籽和除草剂,在七一前带领全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民代表、志愿者,把绵延5公里的山村公路两侧种植上生长期较长的花卉,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到马城子村来观光、投资、兴业。
在马城子村任第一书记以来,他还把帮助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走访,他发现马城子村3个小组吃水较为困难,于是和村书记一起到镇里争取资金,并带领村民一起对村里进行自来水管道改造维修,通过增添水泵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难事。
秋天收地是农民的一件大事。去年秋,不少农民反应秋收路被水冲坏了,车辆通行有安全隐患。于是他和村干部们一起修铺田间作业道2公里,解决了村民秋收安全问题。
在春节走访中,看到孟昭孔等建档立卡户的鞋子衣服不够厚实,他就上镇里买来给他们换上。
在驻村工作中,赵顺元换来了村干部和村民们的真心爱戴。他说,作为一名第一书记必须脚下有泥,心里想事、眼里有活,才配得上第一书记这个光荣的称号。乡村振兴之路还很长很远,他愿意把根深深的扎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之中。(邓璐)
【责任编辑: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