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报”架起干群“新桥梁 ” “小积分”促进乡村“大治理”
发布时间:2024-03-28 00:20 阅读量:8816
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之一。近年来,樊家屯村积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运用现代化数字治理手段,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通过创刊“新风报”、栽种“北襄菊”、引入“乡村治理积分制”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2022年获得“辽宁省美丽宜居村”、“辽宁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2023年入选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获得“辽宁省普法示范点”等荣誉;2024年获“辽阳市村民评理说事示范点”等荣誉。
强组织创党建载体,架起“新桥梁”。按照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的要求,2021年村“两委”换届,支部迎来了1名年富力强的新书记,并且配备了2名35岁以下的年轻村干部,其中1名是本乡本土毕业的大学生,2021年9月,新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也到岗进行帮扶。经过半年左右村班子之间的相互磨合、熟悉村内工作情况,逐渐发现有些村民对党的理论了解较少,村民对国家的政策和村“两委”的工作也不是很熟悉,存在信息不畅通的状况,于是在两位书记的带领下经过支部开会讨论,决定通过创办“村报”架起沟通的桥梁,让村民更加直观地了解村中的大事小情,知晓村“两委”的工作内容以及国家的政策。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樊家屯村《新风报》创刊正式发布,报纸分为樊家实事、樊家新风、科普天地、好人好事光荣榜等几大板块,每月1期,免费提供给村民阅读。“新风报”一经发布,就在村民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阅读讨论,截至目前,“新风报”已发布13期。村报既加强了党群干群联系,同时又让村民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团结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为了让流动党员也能参与到组织生活中来,组建“樊家党员微信群”,通过定期发布支部工作及国家政策,使党员与组织的关系更加密切,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完善党建文化基础设施,深耕“菊花田”。看到村里的党建基础较为薄弱,党建硬件设施亟需完善,为了丰富农村党员学习教育载体,推动村里党建宣传工作,营造浓厚党建氛围,通过第一书记积极向派出单位争取,申请了5万元的党建工作经费,在村里修建了党建文化长廊,完善了党支部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广场的各项体育运动器材,以党建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党支部又从村子环境着手,经过实地考察,引进食药菊花种植项目—北襄菊,该品种可亩产鲜花1500斤左右,市场价格每亩毛利约5000元。由农事企业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农户只负责种植,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村民可以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栽种,既能开展庭院经济,增加额外收入,又能美化环境,被《辽宁日报》、《辽阳新闻》等各级媒体多次报道,通过硬件基础设施的“党建红”和美化村庄环境的“菊花黄”给乡村治理图绘上了庄严醒目的“国旗色”。
引入“乡村治理积分制”,促进“大治理”。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乡土社会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传统习俗约束力降低,公共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乡村治理难以取得良好效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基层治理的指示精神,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樊家屯村党支部引入“乡村治理积分制”数字管理系统。通过积分制在村民中立标杆、树榜样,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尊老爱幼、团结合作、和睦相处。村党支部以家庭为单位为每户家庭发放1张积分卡,利用自办的村报、微信群、广播等方式将《樊家屯村积分制管理方案实施细则》通知到每位村民。《实施细则》设立正面清单红榜加分项,具体分为社会治安类、公益美德类、乡村建设类、获得荣誉类、和谐稳定和素质提升5大类,量化指标69项;设立负面黑榜清单减分项、“一票否决”制量化指标10项,涵盖了村民日常参与志愿服务、责任义务、诚实守信、家庭美德等各类行为,在积分卡中给予相应的加分或减分,村民定期可利用积分在村里的爱心超市进行消费,将积分奖励转化为物质奖励。截至目前,已有180余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邻里相助等活动累计获得积分1400分,40余人在指定商店内兑换了物质奖励。通过积分制的引入,凸显了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将“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增强了对农民群众的激励和约束,有助于农民律己向善,培育文明乡风。
(中共辽阳市文圣区委组织部)
【编辑:孙滢茜】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