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外国理解中国是长期过程 不能急功近利
发布时间:2012-05-22 15:46 阅读量:2157
19日上午,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公共外交的智慧:中欧美对话”。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代表中方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和展望》的主旨演讲。
赵启正指出,中国当前非常需要公共外交。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和真实的中国相差很大,由于对中国的认识不够准确,会使得有些国家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制定政策时有偏差,从而不利于外交。所以中国希望国际舆论的中国和真实的中国差距缩小。
赵启正说,运用全球化的关系,公众对于外国舆论中的自己国家越来越关心,他们不只是听众,不只是受教育者,不只是宾语,他们也要做主语,他们也要对外部说话。说话的主体,可能是民间的非政府组织,如察哈尔学会;可能是公共外交的研究者;也有可能是中国的企业家;也可能是普通的民众。
赵启正强调,应该重视让公众讲中国故事的能力,这样可以解除很多误解。比如达赖的问题,中国抱怨外国人对达赖的看法和我们不一样。为什么有抱怨?因为我们没有说清楚达赖的政治主张是要成立大藏区,把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纳入到他的教区之内。我们总是简单地说他不是宗教人士,是分裂分子,故事没有讲清楚,完全靠外交官说是不够的,要请西藏人,请其他的喇嘛们说,也许就清楚了。
赵启正最后认为,开展外国人理解中国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还是很有希望的。
摘自<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