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公众互联网安全意识 ?
发布时间:2015-07-29 16:45 阅读量:3447
尽管网络与报刊、杂志、书藉等传统媒介一样,只是信息传播工具和途径,但作为现代科技成果独有的特质和魅力,其意义和作用绝对是革命性的和不可逆转的,人类由此跨入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手机通讯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公众普遍的信息权利,当下人们虽相隔千里,也能近在迟尺般实时交流对话。
当社会沉浸于网络情感交汇喜悦之时,其所蕴藏的负能量也在滋生蔓延,西方腐朽思想也不失时机地侵蚀拉拢,悄无声息地开辟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新战场。公众在不知不觉中被拉进了旋涡,成为这场斗争的掠夺者、搏弈者,其走向影响着社会思潮和政治稳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斗争从未停止过,敌对势力虽未得逞过,但也没甘心过失败,不断发起进攻图谋颠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再次成为其造谣、诋毁、诽谤、诬蔑的工具,花样百出、卑鄙无耻,摆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我们不惧怕,但也不轻视敌对势力的猖狂,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以党的思想优势、真理优势、制度优势克敌制胜,牢牢掌握主动权,夺取永远胜利。
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法治观。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依法治国思想已深入人心,习总书记“四个全面”其中之一就是“依法治国”,实现互联网持续有效的安全管理,根本上还是要解决依法管理、依法构建、依法使用、依法保障的问题。即:既要为互联网的发展创造条件,成为现代科技进步的开拓者、拥护者、引领者,最大限度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也要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占领舆论高地,发挥互联网传播党的思想和路线、方针的作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做到,就必须树立全民的网络安全意识的法治观,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自觉维护、自觉遵守。特别是网络管理要切实履责,将网络的开发运用纳入到有序的社会管理中,进行有效的网络安全源头管理,建立净化的、有序的、健康的公众网络环境。
警惕危害网络安全因素,主动作为方能管控危机。网络安全管理不能太粗放,也不能太死板,二个极端都不可取。要明白网络已深入公众生活,已成为网民不可或缺的部分,强化管理恰恰是在呵护网民利益。所以,开展网络安全意识管理要,要有“维护”和“禁止”的“双向思维”,落脚点是依法治网,即保护合法、打击违法。当网络出现舆情,不要简单封杀,避免舆情由地上转入地下,治标不治本危害更大。当谣传出现,要积极引导、主动化解,用公正、事实依法回应,要允许争论、以理说事、以理服人。2014年,网络上曾发生招远血案、郭美美事件、广州茂名PX事件等舆情,一些舆情因回应失当,引发持续论争、持续发酵,不仅不断地冲击民众心里,也因此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所以,地方政府应当完善危机管控机制,要以积极姿态介入网络舆情,用公开透明的方式解开公众疑惑,才能让谣言止于事实、止于法治。
甘当网络安全的“光明使”。互联网的快速与便捷,为亿万公众所掌握和使用,也决定了仅靠网络管理无法疏浚通途,落脚点仍是党员团员作用的发挥,以使命意识引领社会思潮,成为网络安全的“排头兵”。在责任和担当面前,网络安全工作需在四方面发力:一要站在网络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民族振兴的高度,推进网络安全治理和健康发展工作。需要组建有社会广泛参与的网络部队,有效应对和抵卸“网络战”和“颜色革命”;二要推进网络技术革新,掌握信息传播主动权。当下,互联网很多成熟技术来自西方,他们在研制时一些技术留有后门,可以随时把控信息。这让我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必须发展自己的技术才能防止阴谋施展;三是党员团员要甘当网络宣传的“光明使”,成为网络安全意识的倡导者、引领者。由此,需要建立以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网评员”队伍,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网络安全意识的中流砥柱;四是学会用大众语言与公众沟通对话,要明白大话、空话、套话网名最反感,要用朴实的语言和活泼的形式去打动公众,以达成意识形态的共识。
作者:任建华
四川攀枝花市西区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