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环保在线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评论

    四川人才新政让民众收获“红利”

    发布时间:2015-10-16 13:44 阅读量:2117

    10月15日,四川组工网刊发《四川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人才“红利”一路向“下”》一文。详细介绍了四川以人才新政为抓手,着力应对人才配置短板、解决“老大难”问题,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才战略取得辉煌成果,人才总量短缺状况得到根本扭转,足以支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与此同时,人才配置失衡曝露出的弊端也日益突显,呈现供需矛盾“冰火二重天”景像。一方面,人才过多流向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出现供大于求,造成人才浪费;另一方面,“老边少”地区,尤其是农村人才匮乏,使得落后局面难以改善。可以说,人才流动的“两极分化”,极大地影响了地域经济、社会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拉大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城乡、东西部、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之间的差距。
    而这种差距的不间断拉大,又进一步激化了人才的“优选”流动,以更加明显的失衡态势蔓延。比如,在基层出现的人才匮乏,有用的招不进来,招进来的用不上现象。这方面医疗卫生行业表现十分突出,先不说农村仍以“60、70年代的老中医为主”的青黄不接,就较好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也很少有本科医学院毕业生光顾,只能退而求其次招收一些大专、中专医学生。即便如此,当其中的优秀人员成长起来了,也“好景不长”会被较好医院挖走。可以说,人才短缺是基层单位的长久“硬伤”。也难怪,很多病人宁愿走远路到大医院排队,也不选择近在咫尺基层医疗单位。毕竟人的健康最重要、人命大于天,医技水平啥样病人又不是傻子。同样的现象,在教育领域也存在。比如,一些农村小学和“老边少”地区,因招收不到大中专毕业的合格教师,只能就近找一些高中毕业的村民代课,不仅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也造成代课老师待遇上的不公,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人才流动靠疏导而非堵住。四川人才新政,不仅是在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纠正人才“配置失衡”的偏差,也是在遒重人才市场化的前提下,对人才走向予以合理引导,解决人才供需无法对接的矛盾。四川在深入调研后,分析了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匮乏,根本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是大学生不想去,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人才流失。“不愿去”和“流失”的原因又是什么?四川新政没有去责怪人才思想觉悟不高,而是换位思考,毕竟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现实的困难需要“务实”条件才能解忧。也就是说,四川看到了基层一线待遇低、工作量大、责任重、难有发展的现实原因,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向问题,就得“因病施治”“对症下药”,不仅要解决待遇保障问题,还要为他们谋出路谋进步,让他们看到个人发展的希望。
    人才疏浚靠各方协力。四川的经验靠诉我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工作也得遒守市场配置原则,要以政策引导勾通协商,让人才们自己心甘情愿做出选择。四川之所以打开人才向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新局面,主要是四川的人才工作不“唱高调”、很“真诚”,让大学生得到具体实惠,也愿意做这方面的选择。比如,2014年四川规定,省市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岗位人员,原则上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经历的人员中招聘;基层单位一线人员优先聘用专业技术岗位、晋升职称;到基层单位一线和边远地区的大学本科生给予额外奖励补助等。王东明书记还特别重视藏区人才引进工作,以“输血”和“造血”并重的方法,使藏区人才由几万人升至20万人。
    小平同志说:“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我们事业前进的动力,没有人才就没有当今科技成果和科学发展。我们要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落实“党管人才”、做好人才工作是第一要务。我们不仅要为人才的成长铺路搭桥、添砖加瓦,还要以党的政治优势做好人才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施展抱负、实现理想,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