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环保在线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廉政建设

    好家风可涵养官德 好官德又可淳化家风

    发布时间:2017-02-28 15:22 阅读量:1651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伦理理念、价值准则与行事方式。家风与官德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优良的家风可以涵养官德,优良的官德又可淳化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国共产党人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在家风建设方面理应起到引领作用,既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根基,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更要赓续中国革命传统基因,进而引领每个家庭形成良好家风。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国同构,家风建设也强调由人到家庭到社会到国家到天下,提倡“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修为进路,这既反映了个体、家庭对自身发展序格的逻辑定位,也体现了“家风”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基石地位,更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家风建设的价值要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指导,也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社会的考察和哲学的思辨,对家庭起源、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共产主义家庭的设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关于家庭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家庭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关系。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开始就进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种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关于未来社会婚姻的美好设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一代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这一代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婚姻的设想蕴含了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也昭示了共产主义家庭的基本价值: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我们认识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的价值起点和理论基础,它深刻地启示我们如何历史地看待家庭、家风问题,如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认识家风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把握家风发展的时代要求。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人,在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形成了爱国爱家、以国为家、严以律己、敢于担当、勤政为民、先忧后乐、大公无私、节俭自强等优良品质与家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家风视为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基础,社会风气的重要示范。他早年在《之江新语》中就说:“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2013年10月31日,他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2015年,他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中再次强调:“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系列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丰富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的建设和形成。

    家风是映照官德的一面镜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优良的家风涵养着官德,如孝敬、节俭、律己、好学等家风,就涵养着领导干部忠诚、勤廉、敬畏、上进的官德。

    孝敬的家风涵养忠诚之德。孝敬之道不仅是传统社会维系国家社会秩序之纲常,也是世代家风宣扬的主旋律。一个“孝”字,基本统摄父子、兄弟、君臣,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身的关系,甚至统摄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孝而忠,忠于家,忠于党,忠于国,忠于人民,心怀大爱,胸怀坦荡的家风,也是对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官德的要求。党员干部只有居公心,“舍小家,顾大家”,才会有大局,才会有担当,才会负责任。

    节俭的家风涵养勤廉之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历来被各氏家训奉为美德,也是为官者须备之品格。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荀子》之语:“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现实中,不少问题官员贪腐就与私欲膨胀有关。贪财贪色贪权贪名,一念贪心起,三千功德焚。因此,戒贪在于节欲,节欲在于心廉,心廉在于勤俭。

    律己的家风涵养敬畏之德。律己者,必心中有止,且待之有畏。社会的伦常道德、公序良俗、党纪国法,皆为心之所止所畏。《论语·季氏》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是孔子提倡的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有了敬畏之心,才会始终严要求,讲规矩,有纪律,为官才不会滥权、专权、弄权,才能慎言、慎行、慎微。

    好学的家风涵养上进之德。“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历代家训都特别重视读书的明理益能、振家出仕的价值,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学则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同时,他还指出,好学才能上进。而兴这个学习之风,就必须从好学的家风培育起、熏染起、浓郁起。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为官者在争做国家社会的道德楷模,引领时代的良好风尚之时,就要努力成为家风树建的领头人,从立家规、明家训、树家风开始,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好家风育官德,以好官德淳民风、清政风、正党风。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