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纪委书记于学利:在敢破敢立中为民担当
发布时间:2018-06-30 16:10 阅读量:3012
一项重大水利工程,1万名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村居民高高兴兴迁入新居;一次走访,破解群众办房照的难题……
从葫芦岛市到锦州市,这些年,现任锦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于学利经历过几次工作变动,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群众的真诚。于学利说,干事要敢破敢立,从群众利益出发,不怕为群众担事。
去年农历腊月廿九傍晚,于学利在下班回家路上听说有100多名农民工因没能从企业领到工资,聚集在滨海新区管委会门前讨说法,他马上赶到现场。了解了情况后,于学利对相关负责人说,农民兄弟们打一年工不容易,政府有责任协调解决欠薪问题,如果在场的农民兄弟没钱回家过年,咱筹钱让大伙回家过个好年。最终,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
“遇事别躲,只要为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别怕得罪少数人。”兴城市三道沟乡原党委书记张永强想起于学利的话,工作劲头就更足了。
葫芦岛市青山水库建设涉及万名村民搬家,时任兴城市委书记的于学利两年多时间里先后50多次到移民村现场办公。他提出,在建的兴城滨海经济区需要劳动力,在经济区建住宅,让一部分村民搬进来,村民可以就地择业做工,经济区缺少劳动力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于学利心里清楚,建住宅区,大规模异地搬迁,兴城市政府得为群众多拿出9000多万元,这需要勇气担当。
朱桂芝原来是三道沟乡黄埃子村村民,在经济区一家泳装厂做缝纫工,她举家搬到了60多公里外的滨海经济区新村。和朱桂芝一样,有5000多人自愿选择搬进新村。都说故土难离,可朱桂芝说,政府办事先想到了老百姓,搬到这儿,孩子能就近上学,自己每月可赚3000多元钱,生活比原来好多了。
葫芦岛市郝家屯村棚改启动了七次,但因为各种原因每次都不了了之。第八次,于学利担任总指挥。他向组织保证:“都说动迁是‘天下第一难’,最难办的事研究透了就不难,办不成,打我板子。”
在市委的支持下,于学利组织市纪委、检察院、公安局发出了三封信:第一封告诫党员干部“借村民名义购买房屋的抓紧上报”;第二封提醒国家公职人员“严查套取国家补偿款”;第三封明确“谁要是在征地拆迁中打招呼、捞好处,发现一个处理一个”。
三封信镇住了想借动迁“捞一把”的人,本村群众按政策应得尽得。
不怕“打板子”的于学利遇事善于调查研究。他时常和同事说,办事的落脚点是为了事业发展。
锦州市有16名乡镇干部曾经因为工作失职负有领导责任,受到过党政纪处分,处分影响期已过,去年换届时,能不能给这16名干部提名,纪检机关的意见至关重要。
于学利带领锦州市纪委的同志认真进行调查后认为,这16名干部工作表现积极,任劳任怨,群众威信高。市纪委向市委提出建议:可以大胆使用。换届选举,这16名干部都高票当选。
于学利常常解决问题在一线。在兴城工作时,一次,他到建昌县碱厂乡蒋家村走访,走进村民杨永生家里了解到杨永生身体有残疾,妻子在外地打工,3个孩子上学,杨永生在家开个小卖店,一年收入不到2000元。虽然杨永生家实际收入水平在低保线以下,但因为有营业执照,按当时的规定就不能被评为低保户。于学利对乡政府负责人说,扶贫要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化。杨永生家的低保问题解决了,乡政府又扶持他家栽培了果树,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杨永生主动退出了低保。
前不久,在一次“没事找事”的下乡走访中,于学利听到黑山县某村民反映儿子结婚后在本村买房办房照难的问题,不动产登记部门说得先有分户的户口本,才能办房照,派出所说得先有房照才能办户口。于学利和县委同志一同研究想办法,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在于学利看来,干工作,就是不断地破与立。从群众利益出发,才能有底气。不为个人谋私利,就能有正气。担当不是“傻大胆”,调查研究才能换来干事的办法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