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辽宁省破解基层监督难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19-10-28 15:06 阅读量:2758
“2018年4月,全省超30%乡镇(街道)纪(工)委‘零立案’;同年年底,乡镇(街道)纪(工)委全部消除‘零立案’;今年前9个月,全省乡镇(街道)纪(工)委处置问题线索1243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49.1%;立案6659件,增长53.2%;处分4699件,增长29.2%。”
这组来自省纪委监委的数据,清晰地显示我省乡镇(街道)一级纪委立案审查的变化,彰显了我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力度和成效。
一直以来,基层监督难是我省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一项难题。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一年多来,我省直面问题,注重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方式方法,推动基层监督执纪高质量发展,确保基层的问题解决在基层,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创新机制,全面消除乡镇(街道)办不了案的痛点
今年年初,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在研判问题线索时发现,牧牛镇纪委因南马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某的问题线索,涉及镇经管站干部而迟迟没有审查处置,经纪检监察协作区协调黄花甸镇纪委介入后,案件很快办结,刘某与经管站负责人均受到相应处分。
在省纪委监委的指导下,全省各县区创新体制机制,普遍开展了纪检监察协作区试点工作。目前,由纪检监察协作区指导乡镇(街道)纪(工)委交叉办案或联合办案的模式,在我省乡镇(街道)一级纪(工)委已成常态。
而原来,全省乡镇(街道)一级普遍存在熟人社会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以及办案人手严重不足导致的无力监督问题。“我们800多个乡镇有200多个纪委书记是‘光杆司令’或只带一个‘兵’。而且,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大多数是本地人,沾亲带故。”在去年4月召开的全省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上,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消除痛点?一年多来,我省从基层纪检组织架构入手,坚持配齐配强人手和建立推行机制双管齐下,沈阳、本溪、锦州先行试点后,全省乡镇(街道)全部按照“两专三兼”要求,配齐配强专职纪委书记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根据“区域协作、就地就近”原则,将乡镇(街道)划片为区,在县区组建纪检监察协作区;在乡镇(街道)挂牌组建监察办公室,进一步整合派驻机构和乡镇(街道)工作力量,实现了监察全覆盖。
有了纪检监察协作区,彻底解决了乡镇(街道)一级无力监督的问题。协作区负责人由县区一级纪委常委或者监委委员兼任。县区纪委监委牵头协调,县乡两级纪委、乡镇纪委之间协同发力,联合作战,彻底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到去年年底,我省乡镇(街道)就全部消除“零立案”。
大连市明确乡镇违纪违法案件“两级审理”办法,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联系的乡镇(街道) 以直接参与、集中研判、现场办公等方式加强指导帮促,特别是对疑难案件加强研判、联合“会诊”。去年以来,全市160个乡镇(街道)纪(工)委共处置问题线索1829件,立案155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42人。
提级办理、两级会诊、领导包案、结对帮带……目前,我省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真正实现了有人抓、有人做、有能力做,乡镇(街道)纪(工)委的办案底气增强、办案能力提升、办案效率提高,促进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
转变方式,着力解决基层不会发现问题的难点
“鹅养得挺肥呀,这是镇养鹅场分给咱农户的不?”“一年到头能赚到钱不?”……不久前,记者在朝阳县胜利镇大黄杖子村采访,听到朝阳市纪委监委干部杜春新在与一贫困户通过“唠家常”了解养鹅脱贫的事。
去年以来,朝阳市结合部分县区未脱贫的实际,开展了三次扶贫领域“百日行动”,相关部门纪检监察干部走村串户,改变过去坐在机关等线索为主动下沉发现问题。
“效果挺明显,三次‘百日行动’约谈了126人,党纪政务处分194人。”朝阳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陈文武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现和收集问题线索是开展监督执纪工作的基础。过去,纪检监察机关坐等信访举报,特别是基层,问题线索大多数是由上级纪委批转下来,自己不去发现,也不会发现。去年以来,省纪委监委把“主动发现问题”作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突破口,要求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下沉力量,在日常监督中善于见微知著,到群众身边捕捉有价值的问题线索。
北票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平介绍,北票市纪委监委立足乡镇,统筹推进走家串户、专项检查、发动群众、实地查访、列席会议5个发现问题线索的工作方法。去年以来,全市乡镇主动发现问题数量是受理信访举报问题数量的1.5倍。
今年,省纪委监委聚焦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在全省乡镇和涉农街道广泛开展涉农资金、涉农项目问题大排查大起底专项治理,为乡镇(街道)纪(工)委发现问题提供有力抓手。截至目前,已发现问题270127件,对涉嫌违纪违法的立案210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04人,组织处理1652人;在城市街道开展民生资金、民生项目问题大排查大起底违规治理,发现问题38586件,基层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性明显提升。
深入群众、根植人心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我省在基层党员、群众中选聘了2万多名正风肃纪监督员,他们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钓鱼村正风肃纪监督员张连佳听到村主任是“老赖”的信息后,经侧面确认后立即向小屯镇纪委做了汇报。经核实,该村主任不仅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还存在私自贩卖村里的山皮土等问题,镇党委作出相应处理。
下沉式监督,在改变了监督方式、把监督触角直抵“神经末梢”的同时,带动基层不断提升主动监督的积极性,不断拓宽渠道,促进发现问题能力全面提高。沈阳市纪委监委牢牢盯住百姓关注的热点以及长期困扰政府管理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建立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在大棚房、人防、民政、科技、医保、社保、招投标等领域精准发现问题,处理705人。铁岭市西丰县纪委监委建立民生资金大数据监督平台,将覆盖全县的65项665万多条民生项目和资金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通过综合对比生成问题清单,让数据说话、让监督透明。
综合施策,彻底打通基层解决问题的堵点
今年年初,抚顺市委巡察组到清原满族自治县开展专项巡察,夏家堡镇某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文书按照巡察组要求对照问题清单进行自查自纠,发现曾将一笔1.6万元的粮食直补资金用在了村河道治理上,便主动向组织汇报并承认错误。经组织核实调查,对3人免予纪律处分、进行了批评教育。这次巡察带动14个乡镇自查自纠发现问题705个,整改问题588个。
发现问题不是为了揪住不放,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省纪委监委把强化成果运用作为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基层解决问题,加强源头治理。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涉农资金、涉农项目问题大排查大起底专项治理推动各乡镇和涉农街道解决问题248329件,占发现问题总数92%;城市街道开展民生资金、民生项目大排查大起底违规治理,推动解决问题25645件,占发现问题总数66.46%。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强调,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的同时,组织力量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验收和检查。
今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还聚焦民生问题、扶贫领域、扫黑除恶、营商环境及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一方面彻底解决了乡镇(街道)纪(工)委没有线索的问题,一方面压实了基层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
不久前,大连市纪委监委就向全市157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一把手”,围绕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改等重点工作寄发了提醒函。我省各地善用、巧用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函等方式,提示基层党委(党组)推动问题解决、提高实效,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当好党委(党组)参谋助手的意识明显增强,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
海城市纪委监委通过规范权力运行、抓制度建设,推动源头治理。在市、镇、村三级建立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做到责任体系构建到位、责任内容细化到位、责任督查落实到位、责任追究执行到位,形成责任链条的闭环效应。
“现在群众遇事直接到乡镇纪委反映,说咱乡镇真管事、真好使。”辽阳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典阁对此深有感触,今年以来,辽阳县15个乡镇已立案93件,积极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399人次,防止“小问题”转化为“大问题”,有效避免矛盾激化升级,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创新机制、转变方式、综合施策,全省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破解基层监督难,有效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消除痛点、解决难点、打通堵点,全面彻底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