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4 13:28 阅读量:2569次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部署,丹东市民政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全面深入开展“走进困难家庭 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各级民政干部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以制度创新为突破点,围绕年度重点任务,与党史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用真心、耐心、热心、贴心、暖心,转变工作作风,着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好困难群众特别是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全面提升民政为民服务质量。 真心为民谋,扎实细化增设行动项目。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专项行动推进工作,明确要求成立专班,制定有效措施,回应群众关切;主管市长召开会议亲自组织部署,细化推进措施,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盼愁等堵点难点问题。制发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丹民发〔2021〕26号),又以(丹民发〔2021〕28号)文件形式下发4个具体部署文件,全面做好综合协调、业务指导、督导检查和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编制了“专项行动任务清单(第一批)”,在省民政厅任务清单的基础上,结合丹东实际,将工作内容拓展至6个方面共计16项任务,建立了困难人员需求信息库、社会救助政策库及社会救助资源库,实现困难群众需求与救助资源有效对接,形成专项行动“丹东特色”。 耐心察民情,扎实开展困难群众大排查。 通过定期调度、实地督导、组织推进交流会等方式,督促指导各级民政部门结合低保提标前期审核工作,全面开展困难群众入户走访,现场宣讲政策、发放“政策宣传卡”,在局门户网站上开设专栏,增设简报专刊,浓厚宣传氛围,使困难群众看得到、听得懂,提高政策知晓率。截止目前,全市共印制政策宣传材料5万余份,参加走访的民政干部483人,比例已达100%;累计走访困难群众21132户,比例达到47%;发现群众难点问题350个,已解决问题240个。 热心脱民困,扎实以制度创新构建主动发现机制。 为进一步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保障网,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及时救助”,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丹东市今年以元宝区为试点建立了主动发现机制。元宝区民政局依托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坚持“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的工作原则,构建起以区、镇街、社区(村)“三级联动”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和主动救助机制,通过社区网格员及时发现困难群众需求,以信息平台为媒介与救助资源有效对接,切实将社会救助融入网格化社区治理,目前已完成需求信息对接28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此外,今年丹东市探索建立了社会救助对象失信惩戒机制,为规范开展社会救助对象征信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丹东所有县(市)区均分别建立了社会救助尽职免责机制,有效提升基层经办能力。省民政厅以辽民阅〔2021〕1号和4号文件形式向全省推广丹东创新举措。 贴心解民忧,扎实拓展综合救助帮扶项目。 为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众就医需求,丹东市民政局不仅深挖本部门资源,同时有效沟通利用医保部门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资金资源,开展了“光明救助”“阳光救助”系列行动,着重解决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群体、特困人员中白内障等眼病患者与低保家庭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脑卒中患者医疗救助问题,患者治疗期间医疗费按现行医保政策(含医疗救助)报销后,不足部分由项目定点医院承担,个人均不需承担费用。截止目前,通过第一批排查,已免费为24名贫困患者安排入院救治。此外,市民政局领导班子成员在带队走访排查过程中,发现低保家庭的尿毒症患者医药费负担较重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切实减轻贫困病患生活负担,经积极协调沟通,有关部门正加快政策研究,若将相关药品纳入市医保目录,全市尿毒症患者人均每年大约减少两万余元药费支出。 暖心助民生,扎实引导社会慈善力量积极参与。 为有效解决因特殊原因、现行救助政策尚未覆盖的困难群众相关问题,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经向市政府请示,现已批准设立市级社会救助基金,并筹集资金3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引导资金100万元,市慈善总会投入200万元。此外,我市向社会各界发出《慈善助力社会救助倡议书》,并主动沟通市工商联等部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走进困难家庭 倾情解忧暖民心”专项行动,奉新爱心,多渠道丰富社会救助基金资金来源,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能力。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丹东市民政局结合工作职责,不断探索“我为群众办实事”新形式、新途径,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的学习自觉、凝练学习感悟、转化学习成果,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激励党员干部为丹东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