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6 11:29 阅读量:3759次
2021年9月,省应急管理厅干部申尔栋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丹东凤城市凤山街道张家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半年来,申尔栋不仅“身到”基层,更是“心到”基层,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真帮实扶、真蹲实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真谛,在实干中彰显应急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拉近距离——见真心
驻村工作承载着组织的重托、百姓的期待,走不进老百姓的心中,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工作就无从开展。驻村伊始,申尔栋就深谙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他走村串户,从炕头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拉近了距离,掌握第一手资料,与当地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今年农历小年,天寒地冻,他协调爱心企业出资5000余元,购买了大米和豆油,冒着风雪走访慰问了在党50年老党员、抗美援朝老兵和困难群众等17户特殊群众,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也体现了驻村第一书记真帮实扶的真心实意。 凝聚力量——有决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乡村振兴已经上路。申尔栋和村里的干部们都清楚,想要走好走稳乡村振兴路,村里面的困难和问题还真不少。第一个难题就是缺钱,张家村是合并村,底子非常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为零,千头万绪的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于是,他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带领大家动手拔草、刷墙、打扫卫生、归置物品,自掏腰包修缮办公场所,村部面貌大幅改观。并且,在他的感召下,班子成员不断增强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乡村振兴、组织机构及各项规章制度、村务政务等板块公开上墙,村“两委”真切表达出要乡村振兴的决心。 多办实事——惠民心
基础设施的短板困扰了张家村几届班子,也成了村民心里抹不去的糟心事、烦心事。申尔栋通过主动调研、分析情况,决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直面问题,绝不“绕道”。首先,他积极筹措修路资金,通过反复做域内企业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寻求共赢模式,协商3家爱心企业,筹措到5万多元资金,为村里修好了1.1公里的公路。其次,他积极与电力部门沟通,解决民用电问题。十多年来,张家村七组70多户村民和40多个蔬菜水果大棚一直饱受无法全部使用民用电的困扰,每月要多支出电费7000多元。在他的努力下,电力部门给予免费民用电增容,仅此一项就为村民节约了工程费60多万元。在他的努力下,张家村接连干成好几件老百姓多年想干却没干成的大事。
不忘使命——践初心
作为乡村振兴的“接棒人”,申尔栋能够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支持和帮助作用,与村“两委”切实做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特别是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主动上前、担当作为,真正地把乡村振兴作为一项职责使命。他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细化任务清单,认真抓好落实。在他和班子成员带领下,村里的大棚发展到300多个,占地总面积500亩,种植有铁皮柿子、草莓、蓝莓、黄瓜、茄子等果蔬,已经初具规模。并且,为壮大集体经济,他和班子成员努力争取100万元的扶持资金,因地制宜建设400平方米的冷鲜库,而冷鲜库的建成又为电商平台销售提供了条件,村里现在已经有4名电商人员,“互联网+”不断绽放出新的活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家村的乡村振兴未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申尔栋始终坚信,在党中央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指引下,在党的富民政策的辐射下,在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下,张家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就一定能找到最有效的“致富路”,就一定能托举起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崔守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