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9 17:06 阅读量:5632次
大张台子村第一书记 甘宇 要路沟乡大张台子村,位于建昌西南部,西邻建昌县老大杖子乡,南邻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镇。全村占地19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旱少雨。又属于典型的岭上侵蚀剥蚀低中山区,地形起伏,山岭陡峻。全村共有19个村民组,720户,常住人口1285人。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村庄,却诞生了辽西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辽西第一党小组,让信仰的烽火在辽西革命老区星火燎原,也正是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启了大张台子村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重温革命道路,传承红色精神 “辽西第一党小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小组旧址位于建昌县要路沟乡大张台子村小英沟组。1942年春,中共冀东区委按照中共中央“巩固口里、发展口外、武装开辟了伪满洲国”的指示方针,由中共十三地委和八路军第十三军分区组成的武装工作队,越过封锁线,进入辽西秘密开辟抗日根据地。武工队第一落脚点便是小英沟组的李春芳家,并在要路沟乡的大英沟组发展了建昌本地的第一位党员刘进元,随后逐步在大小英沟发展起辽西地区第一批农民共产党员。回想当年,李春芳,刘进元以及其他党小组成员昼伏夜出,冒着生命危险,躲避日伪军的搜索,为武工队传递消息,四处筹集粮食和衣物,再翻山越岭把买的粮食扛回山里,为抗日武装力量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1943年2月,在要路沟乡小英沟李春芳家秘密成立建昌党小组,共有党员7名,选举李春芳为首任党小组长。自此标志着党在辽西地区有了立足之地,革命势力从此打开了伪满洲国门户,使党在西岭上的组织活动有了领导核心。 幽静的山谷,简陋的房屋,记载着先烈驱除日寇,翻身做主的壮志豪情,承载着老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风雨兼程。血洒热土,英魂长留,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红色精神凝聚了全村的信仰,红色光芒照亮了全村的振兴发展的致富路。如今的环境是那么的清爽干净,幽静祥和。青石的台阶,石块的路面,鲜艳的党旗,葱郁的树丛,安静的石碑和不远处的正在建立的红色展馆与辽西党小组旧址交相辉映,诉说古今,正为张台子村人民开辟了一条以“红色旅游,农业休闲”为主题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立足村情民意,大力发展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入和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增强。特色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的呼声层出不穷,成为了社会和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正是这股热风,吹来了商机,带来了希望。让原有的小米产业重焕新机,迅速发展,成为了全村的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 张台子村素有“建昌小粮仓”之美誉,早在慈禧年间,就以盛产小米而闻名。因其色黄、浆大,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和蛋白质及诸多保健作用,而被皇家封为贡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张台子村具备地势偏高、日照时长,雨水充沛,温差较大,土壤肥沃等自然优势的原因,使得种植的小米成熟度好,颗粒饱满,营养丰富,再加上采用原始的耕作方式和加工方法,全部施用农家肥,有的农户把芝麻打磨后坐底肥,使之成为纯绿色、无公害产品。我村现有小米专业合作社一家,并注册了”要路沟小米“品牌。通过了国家地理认证标识,绿色食品认证标识,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省农业厅检查验收被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优质产品”。并作为”辽宁礼物“,”葫芦岛礼物“发往全国各地,为全国各地朋友享受绿色,健康的小米美食提供了舌尖上的味蕾,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进入合作社成为股东,加入到种植小米产业当中。同时乡里也在村里建设了一座小米加工厂,势必对全村大力发展小米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村人民都笑着说:”如今金黄色的小米变成了金疙瘩了”。 近年来,大张台子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责任落实,以“小切口”做“大文章“,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服务民生福祉。目前,全村共计铺设,硬化路面28公里,建设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个和农村标准化卫生室2座,修建垃圾暂存池24个,主要道路绿化6千米,供电设施全部改造升级,互联网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村里建有40kw发电量的光伏电站一座,占地3500㎡的大型肉牛养殖场一座。随着小米加工厂和红色展馆的全面建成,一条以小米加工业为主导,红色旅游业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正在蓬勃兴起,为大张台子村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迈进了更坚实的一大步! 今天,全村人民紧紧地围绕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始终凝聚坚定信念的”革命红“,坚守创新发展的”产业绿“与村两委一道,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共同绘就美丽大张台子村的新画卷! (责任编辑 孟宪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