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7 23:00 阅读量:6371次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正确的决策和贯彻落实都离不开调研。作为新时代基层年轻干部,身处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一线,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用好我们的“传家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串百家门、访百家事,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调研直击问题根本,探寻“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真面。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面问题,久居办公室是看不到问题的本质,更谈不上解决问题,青年干部不能养成伸伸手向村里要报表、要数据的惰性行为,要深知真正入村入户才能了解百姓难处在哪、百姓需要什么。而我们作为乡村振兴的“急先锋”,就要通过调研查清问题本质,始终保持对上报数据体现的成绩的“怀疑”,养成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的好习惯,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坐一坐、聊一聊、干一干,多让思想沾沾“泥”,靠调研去挖掘好的成绩、好的经验、好的做法。 通过调研汲取基层营养,坚定“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初心使命。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调查研究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固牢为民初心,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将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头。把调研课题放在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让聊家常事、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成为调研方式,以随机去往矛盾集中地、情况复杂地为调研路线,甘愿做群众的学生,努力成为百姓的知心朋友,要深知只有将自己完完全全融入群众生活,才能实实在在做到体民情、解民忧、纾民困。 通过调研挖掘群众智慧,坚定“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想信念。“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时代楷模”李保国就是这样的人,他本可以在大学教室里教书育人,在实验室中搞科研,安稳的做一名受人敬重的博士生导师,但他选择深入基层,走进太行山,把太行山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十万农民脱贫致富。所以说,基层是最大的课堂,人民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在与群众交谈的过程中,听见的家长里短,往往蕴含了群众急难愁盼,而他们口中不经意的对策与建议往往是最具智慧的“土方子”,我们要做的则是不断挖掘调研,将这些经验智慧变成新时代发展中的破题之法。 作者:樊旭鹏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