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8 13:23 阅读量:7468次
近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揭晓,俞鸿儒、刘玲琍、孟二梅、张雨霏、杨华德、牛犇、穆言灵、张连钢、萧凯恩以及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在这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里,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凡人带给我们最深的感动,他们的事迹无不蕴含着伟大而磅礴的精神力量,或以济世为民之德,或以矻矻工匠之心,或以拼搏奉献之力,彰显出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应循着他们的足迹砥砺奋进…… 循着“一寸丹心图报国”的信仰足迹砥砺奋进。《感动中国》关于他的颁奖辞是这样写的:“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1958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年仅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当时的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发展路线,俞鸿儒选择了更加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非常高。在前辈的鼓励支持下,在一次次的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成功完成试验!在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这位“90后”院士,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有60余年,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执着践行着坚定的报国信仰。俞鸿儒院士的事迹犹如一扇窗口,观照着中华大地“一寸丹心图报国”的精神面貌,他用行动诠释着信仰,激励着我们前行。 循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拼搏足迹砥砺奋进。“志无休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必臻。”奋斗不息,感动常在。香港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3个月大时,因眼癌摘除了眼球。5岁的时候她曾问爸爸:“看不见是不就没有用?”如今20多年过去了,她自己找到了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些年,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一点一点学会了弹钢琴,20岁时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虽然她身体残疾,但是她心里有光,她善良、乐观,热爱公益,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即使她看不见这个世界,生活在黑暗处,但她依然坚持为世界带去光明,始终能笑对人生,让人敬佩!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惟拼搏。她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奋斗的人生才是最美的人生。如今意气风发的我们邂逅欣欣向荣的盛世中国,正青春与新征程恰好撞个满怀,我们要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坚定气魄和顽强毅力“奋楫而行”,勇做强国复兴征程中的逐浪者、追梦人、奋斗者,在百折不挠、久久为功中增强干事创业的底气、朝气、锐气。 循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足迹砥砺奋进。落坡岭社区是一个安静的山乡社区。2023年7月,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让这里受灾严重、断水断电。7月31日上午,正当孟二梅焦心居民安危冷暖时,又接到一项任务——转移安置乘客。原来,由于道路损毁,K396次列车滞留在附近,近千名乘客陷入困境。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个社区仅有300余人,九成以上居民是老年人,几位社区“两委”干部里,51岁的孟二梅是最年轻的。暴雨不停、条件有限,安置近千名乘客,难度可想而知。“再难也得完成任务!”孟二梅来不及多想,迅速在脑中盘算可用的物资、可行的方案,立刻赶到现场,分批往社区带人。从无人知晓到感动中国,她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近千名滞留乘客的生死安危。暴雨退去后,孟二梅在区里和街道的支持下,又带领社区党支部一头扎进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多年如一日,群众需要,“二梅”就在。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让我们从《感动中国》中汲取奋进力量,携手共赴新的征程。 作者:赵林林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