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2 17:22 阅读量:9086次
10月17日,著名作家阿成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此次香港商报组织的“2024中国著名作家辽西走廊文化行”活动,邀请到内地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散文家深入辽西采风,为辽宁文旅助阵、推介,一路走来,收获很多。特别是走近阜新,感触颇多。他说20年前曾踏足过阜新,现在的阜新完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感慨万千。尤其是阜新的“红”与“黑”,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 阿成所说的“红”是指阜新玛瑙,“黑”就是黑色黄金——煤炭。 阜新玛瑙,历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阜新的查海先民发展成中国北方的“第一代农人”,他们创造了“世界第一玉”与“中华第一龙”,将红山文化向前推进了3000年,阜新因而有了“玉龙故乡”的美誉。在查海遗址中,出土的上百件玛瑙刮削器告诉我们,8000年前的查海人就已懂得依靠玛瑙的硬度来制作生产生活工具。 阜新的玛瑙资源储量全国最多。2004年,第十二届国际矿山测量大会在阜新举行,权成专家测算后宣布:阜新玛瑙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同时,阜新是全国最大的玛瑙交易中心和集散地,拥有三大玛瑙专业展馆和五大玛瑙专业市场,每天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客商来阜选购。全国各旅游景点的玛瑙工艺品60%来自于阜新。 阜新的玛瑙大师人数最多。阜新有1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位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有2位行业优秀专家,有158位省级以上玉雕大师。 在这诸多的中国之“最”面前,阜新赢得了“世界玛瑙之都”的美誉。 阿成说,阜新不仅产玛瑙,还涌现出许多国家级手工艺人、能工巧匠,雕刻出许多国家级、世界级的艺术珍品。阿成认为,阜新玛瑙还具有极其广泛的大众性,不同与羊脂玉、翡翠等,它可以成为寻常百姓的饰物,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因此也可以说,玛瑙也形成了一个传播的丝绸之路,通往了全国,走向世界。所以阜新的“红”就是艳,就是美。 煤矿曾是阜新人的骄傲,如今的矿坑,是记忆,是存在。 100年前的1913年,日本人在这里发现煤田,开启了阜新矿区的人工挖掘时代,先有了“煤矿”,才有了“煤电之城”阜新。 海州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代表中国露天采矿及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见证了中国现代百年发展史,曾为共和国的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截至闭坑,累计产煤2.44亿吨,上缴利税总和33.45亿元。辉煌时,阜新矿区曾有十余座煤矿,当年,海州矿最为耀眼,阜新人都以能成为该矿的员工而骄傲自豪。当年,5元人民币(1960年版)上的图案就取自海州矿,中华世纪坛镌刻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甬道石壁上刻着海州矿的生日。 但有着百年沧桑的露天矿不仅历经了新中国“一五”时期、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发展,还曾承载了一段日本侵华的血泪史。就在海州露天矿附近,有一个“万人坑”,埋葬着7万多名矿工,他们大多是1937年至1945年死于日本侵略者的迫害。可见,它的历程辉煌而又曲折。 因此,这次阜新采风,阿成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煤炭本是我们的黑色黄金,却又一段黑色历史。由于外国列强的侵入,我们的黑色黄金,成为了侵略者垂涎三尺的宝贵资源,不仅掠夺了我们煤矿,还驱使我们许许多多中国人给他们当劳工、做奴隶,激发了当地矿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反抗,谱写了一起又一起打到列强的英雄篇章。 阿成最后这样描述他的阜新之旅:阜新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仅仅可圈可点、可去地方很多,更在于它太厚重、文化太丰厚、历史太久远、前景太美丽。阜新人坚韧聪慧、崇德向善、民风质朴。阜新是一本大书,一本厚书,一本珍贵的历史。他呼吁全国各地作家到东北阜新来看一看,体验一下阜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崇厚的民风以及妙不可言的美食。(王艺桥 郭蕾) 【编辑:孙滢茜】 【审核:王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