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14:47 阅读量:8905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政素养提升、价值体系构建的关键影响要素,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扎实意识主导与文化主导地位的基础性、重要性工作,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拓新时期革命精神的强大助力。将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有机融合,能够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地方红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要结合各地红色资源,将地域内的红色文化进行统筹布局,着力打造出符合自身实际,又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例如,贵州省、陕西省具有数量繁多的红色文化景区与革命遗址;东三省因重工业的领先发展,涌现出以大庆精神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精神。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是一个整体机制,需以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特点、时代发展需求、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类型等内容为参照。通过优化红色文化资源运用方式,审慎设计安排工作实践手段,实现党建工作吸引力、趣味性与最终效能的同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依照当前社会发展特点与人才培养需求,创新呈现该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激活校内学生群体乃至社会群众对红色文化精神的认识讨论,催生出红色文化在当代的精神写照,拓宽高校党建工作影响范围。 要丰富内涵有机融合。受当前多元价值取向影响,大学生群体思维较为活跃。然而长期处于校园生活的基础背景,一定程度上遮掩了该群体考虑问题的部分视角,故高校需切实认识并尊重这一客观情形,改变以理论知识与历史事件教育为主导的抽象性工作模式,不断拓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范围。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研究和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和史实,找准地方红色文化与学校发展契合点,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使地方红色文化更有深度,推进文化育人创新,提升青年学生党性、血性。加强平台搭建,通过多维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主体,持续提升红色文化育人资源的供给能力,为党建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供给。高校应推动资源共建共享,高校和红色场馆、革命遗址之间应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促进资源共建、信息共享,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寻访革命旧址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红色考察和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成才。 要持续发力扩大影响。要深化红色文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针对性择取红色文化资源以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党建工作的思政教育、革命文化传承功能,以较强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先进性,为党和国家发展前进培育更多高质量人才。高校应积极借助科技手段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现成果,扩充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应用于党建工作的适合主体,以多视角的红色文化解读与思政素养构建,强化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成果。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宣传地方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故事,构建起地方红色文化触手可及、地方红色文化学习随时随地的格局,通过编排和演绎红色话剧、舞台剧等,将生动的故事演绎出来,让红色教育更加入脑入心,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健全党建工作的思政教育、革命文化传承,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举。通过学术交流、田野考察、实地调查、成果汇报等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为红色文化育人提供养料,不断反哺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 作者:张颖祺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许华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