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30 16:54 阅读量:1511次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在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94年光辉历程,既将迎来抗战胜利70周年和建国66周年庆祝活动。在这一庄重时刻,除表达喜悦之情,更应沉淀历史、深思未来。当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候,使命和重担都压在了当代共产党人肩上,必须以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去努力实现。宏伟目标令人震奋,但道路坎坷、艰险万难不容忽视,想目标达成就得力拔山兮、过关斩将,必须拥有一支信念坚定、作风过硬、敢打善战的党员干部队伍。
打造这样一支党员干部队伍是当务之急,也是现实话题。得靠党员干部的培养,怎么培养?需捋清思路、认准问题、剖析根本,才能扫除雾霾、轻装上阵、踏步成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中,讨论“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不仅是为了纠正错误观念、解决执政思想问题,也是为了固本强基、凝聚党心民心,让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革命圣地学习熏陶,助力党性修养,解惑执政之思。2014年6月,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革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随后,全国各地的年轻干部陆续走进中央党校、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进行党性教育。在革命圣地学习,不仅可以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也能从中感悟真谛、激发斗志,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踏行。2015年5月14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3期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开班后,学员们带着“党群关系耿飙之问”——“如果遇到危急关头,人民群众会不会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舍生忘死来保护我们的党员干部?”在革命圣地延安学习思索,寻找答案。其实这个提问,就是要把学员们引入党的执政思考,温故而知新,解决执政理念问题,重塑“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
“三严三实”不仅丰富了党性修养内涵,也是在回答执政之思。年轻干部到革命圣地学习,提出“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执政思考,合拍正在推向纵深的“三严三实”活动,与弄清“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改进什么”相辅成。答案就在党性修养的内涵中,党的各级组织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记执政为民的立党宗旨,永葆党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努力打造党员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执政环境;还要努力培养党员的担当精神,在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任面前,鼓励党员干部敢于担责、敢于亮剑、敢于改革;在现实生活中,还要摆正位置,正确对待权力、名利、人情和家庭。党员干部弄明白了执政之思,从根本解决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党性思考问题,在实践中就能够主动做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改进什么”,服务群众就会成为主观意识和自觉行动,也会重新拾回群众如战争年代那样的火热支持。
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干部能否自觉落实是关键。《实践论》是毛泽东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文章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深刻揭示了“知和行”的关系。执政思考等党性修养,可以说是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是为了解决观念和作风的根本认识问题,但更需要在实际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去践行考验,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循环往复的历程,才能不断丰富、完善、提高。理想信念的坚定有一个累加过程,是在不断经受各方面的考验后,在内心深处筑起的一道厚厚高墙,是意志、耐心和定力磨砺后的结晶。党员干部做不到“知于行、行于诺”,就是脱离实际的空谈,是学风不实的表现,得靠“三严三实”活动予以纠正。
列宁说过“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革命的历史,不仅是鲜血铸就的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更是先辈革命奋斗目标的延续,伟大崇高理想信念的传承。党员干部重温历史,不仅要做一个“吃水不忘挖井人”,更要接过先辈的“接力棒”将革命遗志传承下去。今天我们学习历史,以“三严三实”培育党性,解决“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执政思考问题,不只是为了还本归真、重塑信仰,更是为了开启新的里程、再造辉煌,引领华夏56个民族实现事业腾飞。
革命理想高于天,是一种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也是战胜困难的精神之钙。一个执政为民的政党,只要始终如一地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与人民群众共呼吸、同命运、共患难,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的拥护,经受住任何风浪考验,无往而不胜。
作者:任建华
四川攀枝花市西区卫生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