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阅读量:2239次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背景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起历史重任,就务必着力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提升农村干部素质、充实各村党员干部后备力量、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构建党群建设一体化、打造特色区域化党建项目等方面下大力度,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创新模式,完善制度,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把基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教育管理常态化。一是创新流动党员管理组织设置。基层党委要设立“流动党员管理党支部”,加强对长期在外的流动党员进行管理教育;二是建立流动党员动态台账,详细记录每名流动党员个人信息、流出时间、流入地址、联系方式等,为教育管理流动党员和及时掌握思想动态提供信息基础;三是建立流动党员网络管理制度。设立流动党员QQ群、党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进行网络沟通,掌握思想动态,传递党组织的活动信息。
培育并举,提升能力,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当前,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还不适应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需求,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一是提升政治素质。通过“三会一课”、党员“百分赛”等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二是提升发展经济的能力。立足各村(社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提升发展村级文化的能力。充分激活各村(社区)文化广场、图书室等,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方式。
创优平台,选派结合,充实各村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一是搭建创业平台,吸引各村优秀青年返乡创业。立足实际,围绕特色产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用良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成长平台和发展前景来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二是拓宽渠道,为各村选拔优秀后备人才。要把各村产业大户、高校毕业生、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能人当中思想进步、表现突出、群众基础好的纳入到后备人才库中,要确定专人经常和他们谈心,强化思想政治和党的教育,逐步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三是选派优秀人才,到村挂职任职。针对后进村,要采取选派形式,选派大学生村官、本村在外致富能手等到村挂职或兼任村党支部书记,解决这些村干部选拔难的问题。
优化设置,搭建平台,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一是优化党支部设置。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要求,从有利于组织区域化规模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于基层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原来按行政村设置党支部的传统方式,跨地域设置党支部,使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二是搭建载体服务平台,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为重点,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活力,探索建立基层党建统筹推进、党员一体化管理机制;三是进一步拓展设置领域。根据各村实际,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上,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挖掘潜力,资源共享,构建党群建设一体化工作体系。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发挥党群建设自身创新优势,努力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具有活力的党建工作体系。一是要进一步挖掘群众工作中的党建工作潜力,通过学习研究群众工作的方法开展党的基层建设是党群建设一体化的基本要求,探索完善群众工作与党建并行的工作模式;二是要大力运用群众组织建设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群众组织为载体,将党的组织建设寓于群众工作之中,利用群众组织建设推动党的组织建设,依托群众活动和工作平台开展党的活动和工作;三是要深化党群建设的资源共享,实现党群组织资源共享,避免组织机构重叠、各自为战、浪费人力物力,提高基层党建资源利用效率。
创新品牌,突出特色,打造特色区域化党建项目。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得基层党组织在整合、配置和使用各种社会资源方面,必须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与创新。一是要根据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充分调动各村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积极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探索服务型党组织新品牌,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二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一批特色党建品牌创新项目,力争每个党支部有独具特色、群众欢迎的党建工作品牌,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三是要加强党群品牌工作整体辐射,将党建、工建和团建等方面比较成熟的、有特色的、喜闻乐见的工作经验扩大和移植,由“点”及“片”到“面”,实现点面结合,形成“大党建”格局,加强区域间的党建工作交流,促进区域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和快速发展。
(辽宁省新民市委组织部 魏见飞) |